2025年秋季新生
心理普查工作答疑
心理普查工作开始啦
同学们可能会有一些疑问
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普查的问题
让我们来看一看吧~
学生常见疑问与专业解答
疑问1:“我又没心理问题,为什么要做?”
解答: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发布的《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(2023-2025年)》明确指出:高校每年应在新生入校后适时开展心理健康测评,坚持预防为主,关口前移。
心理普查不是"看病”,而是一次“心理体检”。它的核心目的是早发现、早干预、早支持。通过科学量表(如SCL-90、UPI等)筛查潜在的心理困扰,帮助学校识别需要关注的学生群体,并提供后续心理支持服务。
疑问2:“测试结果会不会被辅导员、班主任公开?会不会进档案?”
解答:不会。教育部文件要求:建立健全测评数据安全保护机制,防止信息泄露。湖南省教育厅也在2024年发布的《湖南省高校学生心理普查工作规范(试行)》也强调: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将测评结果用于与学生心理健康无关的用途(如评优、奖惩、入党等)。因此心理普查结果仅作为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评定参考,由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保密保存,仅限心理中心专职老师和学生本人查看,辅导员仅在必要时知情,且不外泄。
疑问3:“有些问题我不知道怎么答,会不会被误判为'心理有问题?”
解答:心理量表采用自评方式,没有对错之分,也不会仅凭一两题下结论。系统会综合多题得分,结合常模分析,不会“因一题定病”。若你对结果有疑问,可在测试后预约心理老师进行一对一反馈,这是你的权利。
疑问4:“测评答案能随便选吗?"
解答:不可以随便选题,测评所用问卷是经过信效度检验后的专业问卷,本次普查是为了更好地让大家了解自身心理状态情况,结果没有对错之分,只需按照实际情况如实填写,不需要揣测答均为简单描述,你只要真实而不假思索地根据自己近一周的情况回答。
疑问5:“心理测评能测出心理状况吗?”
解答:心理测评不作为评判心理状态的直接依据,因为人的心理状态受很多因素影响,心理疾病的诊断更是一个相当专业的过程。心理测评只是类似于常规体检,可以提示人的某些“部位”可能有问题,需要关注,但具体诊断和治疗需要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。因此心理测评结果只能参考。
疑问6:“怎么查询测评结果呢?”
解答:完成心理测评后,可在“心理测评"一“测评报告中"查看测评结果,但心理测评结果仅供参考,请测试者不要轻易对号入座,对测评结果有疑问的同学可添加心理中心 QQ(1906152393)进行问询或者直接在完成测评的系统里直接预约心理咨询。
参考文件:
《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(2023-2025年)》教育部等十七部门
《湖南省高校学生心理普查工作规范(试行〉》湖南省教育厅
《高校心理普查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》中国心理学会学校心理专委会。
建议学生:
诚实作答;不夸大,不隐瞒,结果才有效。
主动了解;测试后可自愿预约心理老师解读结果。
善用资源;学校心理中心提供免费、保密的咨询服务。


